作者:高 陽
出 版 社:黃山書社
內容簡介:
“三藩之亂”已經四年了,局勢的演變,證明皇帝所作的“撤藩”的決定是睿智的。
三藩悉索敝賦地征斂了百姓的脂膏,去填他們的貪壑,照這樣子歲糜巨餉,何時才能修水利、勸麻桑、興文教,與民休息,出現太平歲月?
這一連串的疑問,從康熙皇帝十四歲親政時,就已困擾着他。
於是他一方面用武力解決三藩之亂,一方面勤政志國,任用
湯斌、陸隴其與張伯行等理學名臣,使得康熙一朝清官最多。
作者簡介:
高陽(1926—1992),台灣已故著名作家。本名許晏駢,字雁水,筆名郡望、吏魚。大學未畢業,入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,當了空軍軍官。退伍後任台灣《中華日報》主編,並一度出任《中央日報》特約主筆。
高陽擅寫歷史小説,也是著名的“紅學”專家。我國曆史紛繁幻雜,高陽卻能從容駕馭。“以歷史入小説,以小説述歷史”的獨特著述手法令其蜚聲文壇。
他一生著作90餘部,讀者遍及全球華人社會,著作在海內外發行量均在千萬之上。因流傳甚廣,乃有“有井水處有金庸,有村鎮處有高陽”之説,高陽譽滿海峽兩岸,由此可見一斑。